上海滩

上海滩
 
词:黄沾
 
浪奔浪流
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淘尽了世间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是愁
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成功失败
浪里看不出有未有
 
爱你恨你
问君知否
似大江一发不收
转千弯转千滩
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又有喜又有愁
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
仍愿翻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够
发表在 Music | 一条评论

挡不住的诱惑

苹果缘何成为美国最佳零售商 Jerry Useem

http://www.apple.com/retail/fifthavenue/gallery/

2001 年, 《商业周刊》断然写道: “对不起, 史蒂夫, 苹果开店肯定不灵。”华尔街网站评论说:“加州库伯蒂诺(苹果总部所在地──译注)正陷入绝望。”零售顾问戴维•戈德斯坦(David Goldstein)预计: “这将是一个非常惨痛的错误, 我估计, 两年后, 他们就得吹灯拔蜡了。”可是, 在五年后一天的早上四点一刻, 一盏灯亮了起来。

那是苹果标志散发出的奶白色灯光, 它悬挂在一座孤立于曼哈顿中央公园南路与第五大街交接街角处的玻璃立方体上, 照亮了旁观者。这座建筑高近 10 米, 通体透明, 令人目眩神迷。对于它, 人们好几种比喻, 有人说它像卢浮宫前的金字塔, 有人说它有如苹果的 G4“立方”(Cube)计算机, 还有人说像一个巨大的按钮, 甚至有人说──据国家广播公司(NBC)的布莱恩•威廉姆斯(Brian Williams)的说法──它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Model T(福特公司的一款流行车型──译注)。但人们一致认为, 它显然是个商店。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乔布斯说: “从前, 没人对一家商店投入这么多时间、金钱和设计。消费者是否知道这一点并不重要, 他们能感觉到就好。他们会感觉到这里有点特别。”他对我说这话的时候, 正坐在库伯蒂诺的董事会议室里, 把双脚搭在桌子上。

特别之处不仅在建筑上。街道的另一头是萨克斯(Saks)的旗舰店, 该店一平方英尺的年销售额为 362 美元。百思买(Best Buy)的商店为 930 美元, 居电器零售商之首。蒂凡尼(Tiffany & Co.)达到了 2,666 美元。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喜欢去蒂凡尼吃早餐(这是赫本主演的一部电影里的情节──译注), 但苹果正夺走所有人的午餐, 它的每平方英尺年销售额高达 4,032 美元!

这个惊人的数字来自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的一份报告, 但它还只是 174 家苹果店的平均数据。这些商店平均每周客流为 13,800 人(第五大街的那家超过 5 万)。苹果店在 2004 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 10 亿美元, 增长速度之快, 超过了历史上所有零售商;去年, 它一个季度的销售额就有 10 亿美元。现在, 另一件产品问世了。消费者即便不想拥有它, 也肯定是要见识一下的。乔布斯说: “我们设计和建造这些商店, 恰好适合推出 iPhone 手机。”说, 他冲我使了一个眼色。那眼神非常吸引人, 仿佛在说: 未来就装在我的口袋里, 召唤你走到他的桌子旁边。苹果公司希望到 2008 年售出 1,000 万部 iPhone, 只要销售接近预期, 就能使销售面积窄小的普通苹果店的销售额在绝对数字上与百思买相当。

苹果店不仅占领了街角和商店, 而且还第一次进入了《财富》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前十位。人们知道它颠覆了计算机、音乐这些行业。但一家神奇的技术公司又是怎样成为美国最佳店主的呢?

“我开始害怕了。”乔布斯说。他身已成为其标志的高领仿毛衫, 看上去消瘦而清爽(要知道, 他的生活方式里没有购物)。他向我描绘了他在 2000 年前后时的感受。那时的公司越来越依赖于大型零售公司。这些公司鲜有动机、也根本没主动想过把苹果的产品定位为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我感觉,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要不然就会被潮流抛弃。我们必须有不同的思路, 必须创新。”

不过, 苹果首先要打进零售业。“我们觉得, 找到合适的主管会使事情变得容易一些。所以, 我们做了几件事。第一是, 我问谁是那时候最好的零售业经理人。所有人都说是管理 Gap 公司的麦基•德雷克斯勒(Mickey Drexler)。”德雷克斯勒同意加入苹果董事会。然后, 乔布斯开始寻找管理苹果零售部门的合适人选。答案是时任 Target 公司的销售主管罗恩 约翰逊(Ron Johnson)。他曾为 Target 几次极为成功的行动设计了经济上可行的方案。

乔布斯说: “麦基给我们最好的建议之一就是租间仓库, 建一个样板商店, 而不是只停留在设计图纸上。建 20 家样板店, 找出其中的不足。”换句话说, 就是像设计产品那样设计商店。第一间样板店在公司园区附近的一间仓库里建成了。“罗恩和我有了一家设计全新的商店。”乔布斯说。但一种新的想法使他们放弃了这间商店: 计算机正由单纯的生产工具转变成制作视频、图片、音乐、信息的“核心”。公司与其说是在卖电脑, 不如说是在卖电脑的功能。看新设计的商店, 他们产生了动摇: 硬件按产品类别摆放, 也就是说, 是按照公司的组织方式, 而不是按照消费者购物的方式而陈列的。乔布斯说, “我们的感觉是: `天啊, 我们完了'。”

他们并没有完, 那只是一座模型店。“于是, 我们重新设计了商店, 花了……我也不清楚, 大概是 6 个月或 9 个月的时间吧。但这个决定完全正确。”第一家商店终于在弗吉尼亚州泰森角开张, 只有四分之一的空间在卖产品。其他区域按兴趣划分: 左边墙是关于照片、视频、小孩的, 右边墙是关于各种问题的。店后还有第三区域──天才酒吧(Genius Bar), 这是约翰逊的突发奇想。

约翰逊说: “刚开零售店的时候, 我把一些生活经历各不相同的人召集到一起说: 你们是开路先锋, 和我们说说你们享受过的最好的服务体验。”在 18 个人中, 有 16 个人提到了酒店。这一回答出人意料, 但也理所当然: 酒店的门房提供帮助, 却不卖任何东西。“我们说: `好, 那么我们开一家能提供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Hotel)那样的舒适服务的商店, 怎么样?'”回答是: “在商店里开酒店, 但我们不提供酒, 而是提供建议。”

在对我说起这个故事时, 约翰逊正走在苹果旧金山店里。这是一幢完美的不锈钢方盒子建筑, 屋顶开有巨大的天窗。阳光透过天窗照射进来, 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妇正在天才酒吧里接受指导。约翰逊说: “看到了吗?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在学习。这是一个专注的时刻──就像学校里的孩子在用功学习一样。”

约翰逊还看到了什么?一个带坏了的笔记本电脑的家伙。今天修好它的可能性: 三分之一;明天修好的可能性: 三分之二。约翰逊走在横跨在第二层的玻璃天桥上说: “我们想做得像干洗店一样快。”

不过, 最惊人之处你可看不到。第一是: 集中。乔布斯将苹果的资源集中在不到 20 个产品上, 这些产品的尺寸正在不断变小。这使得后屋仓库面积降低的同时, 销售量却保持了增长。在最新的苹果店里, 结账柜台也没有了。苹果开发出了 EasyPay 系统, 销售人员可以手拿无线信用卡阅读器, 在大厅里穿梭, 询问客户是否购买。建材元素也降至最低。约翰逊说: “我们降到只有三种材料: 玻璃、不锈钢、木材。我们花了一年半时间完善钢材。如果工序不对, 不锈钢的效果会很差。看出它的活力了吗?看出那上面的蓝调风格了吗?”坦白地说, 我看不出来。但苹果确实曾经找到一家日本供应商, 在钢中吹入小雾珠, 以实现想要的效果。

供应商把与苹果公司的合作形容为既兴奋又害怕。TriPyramid Structures 为第五大街的苹果店提供元件, 该公司的迈克尔•马尔荷恩(Michael Mulhern)说: “我们一直以很高的标准做项目。但做苹果的项目, 标准还要提高两级。”即便这样还不够。几年前, 乔布斯提出了一个挑战: 建一个让人感觉很大的店, 所需最小面积是多少?结果产生了“迷你店”(不是“nano 店”), 宽仅 4.5 米, 布织的屋顶模拟出纯正的自然光。

迷你店非常适合于乔布斯所说的“伏击客户”的地段战略。他说, 他想向 Windows 用户展示“Mac 机有多好”。但 Windows 用户不会开车去某个地点。“所以, 约翰逊会为旧金山的那个店址等那么久。它在市场大街(Market Street)边上, 他认为那里是人们生活、工作、购物和游玩的地方。”“那块地非常贵。”乔布斯说。但它值这个价, “人们用不花 20 分钟前来冒险, 他们只须走上 20 步就可以了”。楼下走过了一位头戴安全帽的男子, 手里拿一部 iPod nano。约翰逊喜欢看到这样的情形。他说: “刚开始做零售时, 我们有一种苹果机崇拜心理。但我们不是为了一种崇拜而开店, 而为是所有人开店。”所以, 看看周围的人, 你会发现,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在苹果店, 你也觉察不到有什么崇拜。它更像一个俱乐部, 因为拥有一台苹果机就意味加入了某个群体。苹果公司想让购买成为一段友谊的开始, 而不是终结。当然, 它还希望从这种友谊关系中获利。

纽约 WSL 战略零售公司(WSL Strategic Retail)的坎达斯•科尔莱特(Candace Corlett)说: “苹果改变了人们对零售的看法。人们在看过苹果店之后, 再看一家药店或是百货大楼里的牛仔服区会有什么感觉呢?”其他公司也在问同样的问题。去年春天, 一家汽车经销公司的总经理吉尔•拉吉克齐亚克(Jill Lajkziak)对《底特律新闻报》(Detroit News)说: “汽车展示厅要像苹果店那样, 具备更现代、更加互动的外观和感觉。”与纽约州西尼亚克市的帕利萨德斯中心商城(Palisades Center)苹果店数店之隔, 即将出现另一家著名公司的标志。这里是戴尔(Dell)的两家试验店之一。不好意思, 迈克尔: 戴尔开店肯定……唉, 不提也罢。

苹果回应奉承的方式也与别人不同。约翰逊说: “既然能创造, 又何必抄袭呢?”在天才酒吧里, 又增添了制作室, 里面的“创意人员”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教你如何在 iMovie 上制作德夫•雷帕德乐队(Def Leppard)的专题片, 或是怎样在你朋友的婚礼上做 DJ。这就使得研究苹果公司很难, 因为它的形象不会保持不变。乔布斯说: “我甚至想不起没有专卖店时的苹果是什么样子。”这说明, 这些商店已经成为公司不可分的部分。乔布斯指出, 在苹果 20,000 名员工中, 有 8,000 人从事零售业务。但这告诉我们, 我们所看到的, 都已经成为过去。习惯上讲, 眼下正是谈论苹果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也许是一连串失败的产品, 或是未来的反苹果的势力, 谁知道呢?不过,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发明未来。瑞士艺术家保罗•克利(Paul Klee)写道: “天才坐在一间玻璃房子里。”它位于第五大街和中央公园南路的交接处的街角, 谁都能走进去看看。

译者: 古正

发表在 商界二 | 留下评论

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投资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 12:01 中国证券报
 
  虽然拥有“金融家、投资商、企业狙击者、毫无感情的投机商、凶猛的鲨鱼”等褒贬不一的名头,卡尔·伊坎近40年的投资经历表明,他是一个能使股票在短期内大幅上涨而快速赚钱的投资高手。现实生活中,伊坎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掌握了多种赚钱方式。《财富》杂志将其称之为“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投资者”,也是美国最强势的投资者之一。
 
  卡尔·伊坎今年5月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将自己比喻成一个现代亿万富翁版的“罗宾汉”,他说自己就是要“缉捕”那些企业高管们。他40年来给相关公司股东创造的财富比地球上其他任何行动主义者都要多。
 
  最近两年里,伊坎曾经“染指”过的公司市值增幅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已经使得更多的中小股东获益。
 
  三套马车挑战蓝筹公司
 
  2006年1月,摩托罗拉CEO爱德华·詹德突然获悉,伊坎收购了摩托罗拉1.4%的股份,并要求在公司董事会里有一席之地。詹德直接与伊坎谈判,后者开出的条件是摩托罗拉实施12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以支撑股价。但由于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大滑坡,股票回购落空。一贯坚持自己为“股东维权者”的伊坎增加了筹码,将其持股比例增至3%,并向管理层发难。
 
  今年5月9日,伊坎在股东大会上失利而未能进入摩托罗拉公司董事会,他的“摩托罗拉战役”没有实现他宣称的维护股东权益的目标,但他自己却是实实在在地获得了约5000万美元的投资收益。
 
  分析人士指出,华尔街众多的投资家中,只有伊坎才能在最广泛的行业里“缉捕”如此众多的知名公司,从石油、天然气到酒店,从药品到地产再到汽车零件。伊坎也正在享受多于别人的丰厚利润,尤其是在他单枪匹马地进攻时代华纳公司和摩托罗拉的案例证明:大市值的蓝筹股公司也并非坚不可摧。
 
  20世纪80年代,伊坎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那些不愿意回购股票的公司(如B.F. Goodrich等)。通常,被伊坎攻击的上市公司被迫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用大笔资金实施股票回购,而伊坎得以获利并全身而退。
 
  随着美国公司法的变化,这样的策略不灵了,伊坎不再试图经营公司。最重要的是,对冲基金开始加入伊坎对时代华纳等公司的突袭中。当伊坎攻击一家公司时,对冲基金通常跟在他的身后像洪水一样泛滥。Highfields资本公司、都铎投资公司等都加入伊坎的行列,买入并炒作摩托罗拉的股票。
 
  如今,伊坎的名字几乎等同于“巨头企业对博者”,上世纪80年代期间,伊坎在投资美国罐头到Uniroyal公司中发了财。直到近年,特立独行的卡尔·伊坎才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投资旗舰的架构,其中以三大投资机构为主。
 
  伊坎的第一大投资工具是他于2004年底创立的对冲基金——伊坎合伙人公司(Icahn Partners)。该公司目前管理的资产约70亿美元,其中15亿美元是伊坎的钱。伊坎合伙人公司主要为一些大客户投资理财,其中包括大学捐赠基金、养老金和投资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不过,伊坎合伙人公司的管理费较高,年费为2.5%(高于一般的2%标准)。当然,物有所值,对比于通常20%的收益,该公司保持25%的收益 。
 
  伊坎合伙人公司的通常手法是:买入上市公司的少数股份,并谋求改变公司管理,以发动股东的代理人投票相威胁,其目的是尽快实现大规模的股票回购、资产剥离、更换企业高管(包括CEO),让公司股票受一点冲击,但伊坎合伙人公司却能实现不菲的收益。
 
  伊坎的第二大投资工具是一家名为美国房地产合伙人(AREP)的控股公司,它是小型跨行业公司,主要从事私募股权交易。该公司的策略是收购一些濒临破产或者无人问津的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6—7年)保持控股权,然后将它们进行重组,等企业运营改观时再把它们出售。这是伊坎在不动产、博彩和能源领域的萧条到繁荣所遵从的一个策略。
 
  伊坎的第三大投资组合工具则是一些他个人的持股。目前,伊坎在火车制造商ARI中拥有股份市值已超过50亿美元,参股了一家破产汽车配件供应商Federal-Mogul公司和金属回收企业Philip Services公司。此外他还是抗癌药公司ImClone和XO通讯公司的控股股东。
 
  伊坎还把自己另外的20%的资金投入每个伊坎合伙人公司购买的股票中。他个人的“镜像基金”(mirror fund)资产已达17亿美元 。
 
  伊坎的投资业绩如何?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伊坎合伙人公司称其年均收益率为40%,扣除费用之后,投资者收益率为28% ,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率为13%左右;对冲基金网研究公司计算出来的所有对冲基金的回报率同期仅为12%。
 
  伊坎合伙人公司自夸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多次大的盈利。例如,收购能源企业Kerr McGee公司使该基金增长3亿美元的收益,或者在短短9个月内获得100%的回报。通过促使费尔蒙特酒店度假村和Medimmune制药公司被出售,伊坎合伙人公司在3个月内获得的收益达1亿美元和2.3亿美元。
 
  AREP公司的表现更出色。2004年11月以来,公司股票已从22美元上涨至87美元,为股东创造了40亿元的价值。今年AREP在赌场和能源业(国家能源集团)大获其利,它以相当于其上世纪90年代投资价格的6倍出售上述业务,净盈利超过20亿美元。
 
  擅长逆势出击
 
  《财富》杂志称,伊坎的个性是无情和离奇的混合体。这个亿万富翁经常穿棉布裤,船鞋和编织皮带来办公室,脖子还缠着两副眼镜。当他在黄色笔记本上写东西时,头发耷拉下来时,看上去像一个疯狂的教授。
 
  但是,伊坎最大的强项不是他在代理之战时的机敏,而是决定什么是第一位:他挑选目标的窍门。他是如此善于预测以至于在大多数情况下注定从他开始买股权就要开始赚钱了。
 
  伊坎寻找的公司都是被市场低估了的企业,这意味着被收购企业的资产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股票市值。他喜欢寻找例如房地产、石油储备和林地等容易盈利和转售的、并且无需依赖开发新产品、技术的“硬资产”公司。此外,伊坎对那些能开发出独家技术的制药企业也不排斥。
 
  瑞银集团投资银行业务总裁肯·摩利斯说:“很多人在跌的趋势时买入,但卡尔·伊坎相反,他在最坏的时刻都会买入,即使没有任何阳光的一面,也没有人同意他的时候。”伊坎解释说:“大众的想法一般是错误的。如果你顺着趋势走,机会总与你擦肩而过。所以我买的公司并不吸引人,通常不受大众喜欢。如果在整合行业都不受欢迎那是更好的。”
 
  目前,AREP拥有超过40亿美元的现金可用于新的投资。伊坎会用这些钱做什么? 他喜爱的领域是围绕着汽车零部件业务。伊坎用28亿美元竞价购买该行业巨头Lear,收购奢侈品开发商WCI中20%股份。伊坎合伙人公司最近出资1.33亿美元收购了Anadarko石油公司的部分股权。(何海红/编译)
发表在 商界二 | 留下评论

“这是我们的《蒙娜丽莎》”

作者: Tyler Green

今年7月5日的午夜时分,纽约警局封锁了曼哈顿东 86 街。亿万富翁罗纳德•S•劳德(Ronald S. Lauder)在街上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著。他开设的介绍德国和奥地利现代艺术的精品博物馆──新美术馆(Neue Galerie)的工作人员也在等待著。

他们在等一辆专程派出的 18 轮大卡车,它从洛杉矶出发,经过三天三夜的旅程来到此地。行动的细节十分精确: 卡车只有在加油的时候才会停下来,并且会定时通过无线电报告自己的位置。就在午夜之前,它从新泽西州打来电话,然后相继从华盛顿桥和哈莱姆区打来电话。这种军事化的行动方式是为了保护卡车上运的东西──上个世纪初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利姆特(Gustav Klimt)创作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的肖像 I》(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Ⅰ)。劳德刚刚为新美术馆买下了这幅作品,这座博物馆是他和已故的朋友谢尔盖 萨巴尔斯基(Serge Sabarsky)共同创立的。据说,这幅油画花了劳德 1.35 亿美元,可能是迄今为止交易价格最高的单件艺术品。

卡车到达时,劳德深吸了一口气。他在新美术馆的咖啡厅里说: “我意识到,这幅画在这里,这是我们的《蒙娜丽莎》。”装油画的板条箱从卡车上从卸下来,马上被送到楼上。然后,《阿黛尔》就被挂在了防弹玻璃后面。

劳德有理由骄傲。《阿黛尔》是一件顶级艺术品,是 20 世纪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它画的是一位 19 世纪末奥地利最富有的女人──银行家和制糖大亨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Ferdinand Bloch-Bauer)的妻子。这幅画的背景是光彩夺目的金色,主人公戴著一条银色的贴颈项链,金色的长袍是旋转式设计,装饰著拜占庭风格的花边。仅仅是这些珍贵的金属,就足以吸引大量注意力,但是还不止这些。克利姆特描绘了阿黛尔丰满的红唇、厚厚的眼睑和性感的表情,这引起了持续 100 年流行不衰的传言。新美术馆馆长勒尼•普赖斯(Renee Price)说: “克利姆特 1903 年开始创作这幅画,1907 年才完成。他们做了什么?使这幅画……”普赖斯看看地板,然后又重新看著我说,“使这幅画有点色情。”

劳德和新美术馆希望如此。对于劳德来说,买下《阿黛尔》标志著他的商业事业、慈善事业和公共事业达到了顶峰和核心: 他的财产大约为 20 亿美元,绝大部分来自他在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公司(Est Lauder)的股份收益。他曾任雅诗兰黛集团总裁(他的哥哥伦纳德曾担任过多年首席执行官,现在仍担任这个职务)。他的慈善之举,包括创立了新美术馆,担任过十年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的馆长,还领导了几十年关注犹太人生活和纳粹失败后重建问题的慈善活动。20 年前,他任美国驻奥地利大使。(同时,从东 86 街的封锁可以看出,劳德与纽约政界关系密切: 1989 年,他曾竞选纽约市市长,目前仍然是一位著名的共和党捐赠人。)买下《阿黛尔》之后,他的各种活动都受到了关注。他知道这一点。

“我想死後埋在这里。”他一边说,一边指向博物馆咖啡厅的壁炉。

买下《阿黛尔》,对劳德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出色的策略。这是过去一百年内美国博物馆进行的最昂贵的交易,可以与大都会美术馆于 1971 年以 550 万美元购买一幅迭戈(Diego Vel quez)的肖像画(这幅画现在值 2,600 万美元)以及亨利•亨廷顿(Henry E. Huntington)于 1921 年花 72.9 万美元为他的亨廷顿图书馆购买的托马斯•庚斯勃罗(Thomas Gainsborough)画作《蓝色男孩》(现在值 670 万美元)相媲美。对劳德和新美术馆来说,购买《阿黛尔》是一场豪赌: 一次惹人注目、几乎难以想象的艺术品交易会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博物馆变成人人趋之若鹜的地方吗?单单一幅画──即使它价值 1.35 亿美元──就能使一个美术馆声名鹊起吗?

今年整个暑假,其他博物馆──尤其是它们富有的捐赠者──都在考虑同样的问题。布洛赫-鲍尔家族收藏的其他四幅克利姆特的画作也已经上市,有望一共卖到 1 亿到 1.5 亿美元。这些交易很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内成交,艺术界正在热烈讨论劳德是如何得到这幅名画的。现在,我们要首次讲述这个故事。

近些年来,许多博物馆都运用一种独特的战略来提高知名度: 聘请著名建筑师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建筑。虽然许多捐赠者和托管人的动机是对艺术的热爱,但在许多城市,艺术博物馆是最理想的慈善活动舞台。在选择建设博物馆的时候,托管人不仅仅是为了艺术,也希望借此提高自己城市的名望和形象。

商业和艺术的狂热爱好者可以从这种关系中获得很多好处。当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开放了瑞士建筑设计行 Herzog & de Meuron 设计的耗资 7,000 万美元的新建筑时,这座博物馆和它的新建筑为明尼阿波利斯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媒体关注。明尼阿波利斯的商界知道会有这样的反响: 塔吉特(Target)、通用食品(General Mills)、美敦力公司(Medtronic)、U.S. Bancorp、嘉吉(Cargill)、百思买(Best Buy)分别直接或通过基金会资助了 100 万美元以上,其他位于明尼苏达州的企业的领导人也捐赠了几百万,例如 Coldwell Banker Burnet 的拉尔夫•伯内特(Ralph Burnet)、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up)前总裁比尔•麦克盖尔(Bill McGuire)和威士伯公司(Valspar)总裁 C 昂格斯•沃特尔(C. Angus Wurtele)。

“我想,这里的每一位总裁都会告诉你,他们支持社区文化机构的一个原因是,这有助于他们吸纳聪明的员工。”沃克艺术中心的主任凯西•哈尔布雷赫(Kathy Halbreich)说。“如果没有大量的设施提供给员工,让他们在无法享受户外生活的那段时间里也可以获得乐趣,人才就会流失。”

一项知名度很高的新文化设施,可以比其他东西都更有效地向外界宣传一个城市。哈尔布雷赫说,“几个人坐在巴黎的一家咖啡厅里,有人无意中听到他们来自明尼苏达州,对他们说`我对明尼苏达的唯一了解就是那里有一个沃克艺术中心',人们对此会觉得非常高兴,而且这种事情也发生过。”

一幅油画或者一个建筑物不会对纽约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但其他博物馆的托管人都会很关注克利姆特对新美术馆的影响。从许多方面来说,这都是一次理想的试验。劳德甚至将买下《阿黛尔》之前的新美术馆描述为“一个异类”。每天的参观者只有 350 人左右,仅仅是附近的大都会美术馆的四十分之一。新美术馆没有被登在《纽约米其林绿色指南》(Michelin Green Guide to New York City)里,而大都会美术馆在里面占了 13 页。新美术馆的奥地利餐厅 Caf?Sabarsky 比它所在的博物馆更出名。(餐馆评级刊物《扎加特调查》(Zagat)对它的评价是: “完美的时代特色,没完没了的等待。”

到目前为止,购买克利姆特作品这个赌注似乎是下对了。自从《阿黛尔》开始展出以来,新美术馆的参观人数几乎增加到原来的 6 倍,每周的参观者达到 1 万人次左右。在过去 3 周,博物馆每周都至少创下一次单日参观人数纪录。

“如果你的收藏比较少,而你购买了一件知名的作品,它不但本身是一件魅力非凡的佳作,而且最近还由于其他原因吸引了公众的注意,那么它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院长詹姆斯•库诺(James Cuno)说。《阿黛尔》就是这样一件作品。它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这毫无疑问,但它还有一段引人注目的历史──而且这不仅仅是因为克利姆特花了那么多年才成就这一点。

劳德对《阿黛尔》的痴迷要追溯到他青少年时期到奥地利旅游的时候。在维也纳的第一个早晨,他就去了美景宫(Belvedere)。那是一座建于 18 世纪的宫殿,也是奥地利美术馆的所在地。“他们开门的时候,我第一个走了进去。”劳德回忆说。“我以前见过《阿黛尔》的照片,也读过有关资料,但我仍然没想到它看起来是这个样子。《阿黛尔》是我在维也纳真正看到的第一件东西,它对我来说代表了很多事情。那次旅行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父母陪伴,这也象征著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这次相遇是劳德在 40 多年里与《阿黛尔》多次相遇中的第一次。

100 年前,《阿黛尔》完成的时候,维也纳和巴黎一样,都是世界文化之都。按照当时维也纳上流社会的风俗,费迪南德 布洛赫-鲍尔为了庆祝娶了比自己年轻很多的新婚妻子阿黛尔,请人为她画像。他聘请的这位艺术家在过去的 10 年里用性感、奇特的手法描绘了古典题材,令整个维也纳为之兴奋,这位艺术家就是古斯塔夫 克利姆特。费迪南德可能不知道阿黛尔与古斯塔夫之间的一些交往细节: 他的妻子肯定最晚从 1899 年就开始为古斯塔夫做模特了,两人可能还有一段风流韵事。在 1907 年克利姆特最终完成那幅肖像之前那几年里,他已经为阿黛尔画了几百张坐像素描。

如果费迪南德知道,显然他也不会太在意,因为阿黛尔的肖像很快成为他收藏的艺术品中最有价值的主题。不幸的是,阿黛尔于 1925 年去世了。然后,在 1938 年,纳粹占领了奥地利。费迪南德是奥地利最著名的犹太人之一,此时逃到瑞士,把富丽堂皇的住所和艺术收藏品都留在了奥地利。

这一切几乎都被纳粹盗走了。纳粹军队的摩拉维亚和波希米亚裔头目莱因哈特•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甚至把费迪南德在布拉格城外最豪华的住所当作了自己的住所。(海德里希是大屠杀的关键策划者之一,他菇训夏系率詹氐牟糠忠帐跗匪透税⒌婪颉∠L乩蘸驮忌?#149;戈培尔。纳粹党卫军掠夺了费迪南德家族的珠宝,并把它们送给了赫尔曼 戈林。)最终,奥地利美术馆(Austrian Gallery)收藏了阿黛尔的肖像,而费迪南德在 1945 年去世时仍然“拥有其所有权”。

费迪南德在遗嘱中特别提到了这些画,希望能把它们从纳粹或奥地利政府手中拿回来,送给他和阿黛尔的侄女玛丽亚•阿尔特曼(Maria Altmann)和她的两位兄妹。但是,在战后最初的十年里,奥地利政府找出若干理由拒绝了这些继承人收回克利姆特的六幅画和费迪南德其他财产的要求。(例如,奥地利国家铁路局一直在费迪南德的一栋豪华住宅中办公,直到几个月前继承人收回这栋建筑时才迁出。二战期间,纳粹把这里当作仓库,从这里将奥地利的犹太人运往死亡集中营。)奥地利政府拒绝归还《阿黛尔》和其他五幅画的最奇怪理由是: 由于费迪南德已经去世,阿黛尔本人希望将作品赠给奥地利政府。

但是,20 世纪 90 年代末,奥地利开始向学界和其他感兴趣的人开放纳粹时期的档案后,一位名叫赫波特斯•切尔宁(Hubertus Czernin)的记者却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是第一批阅读有关布洛赫-鲍尔的资料的人,他发现费迪南德或阿黛尔都没有提到把古斯塔夫的任何作品捐赠给奥地利政府。更令人震惊的是,把《阿黛尔》捐赠给奥地利美术馆的所谓捐赠记录上显示的时间是 1941 年,而签名居然是“海尔 希特勒”。

这时,在二战期间和丈夫弗里茨(Fritz,曾被纳粹短期扣押在达蒙,直到他答应了纳粹的勒索条件才被释放)逃到洛杉矶的阿尔特曼认为,她的家族有机会重新获得这些画。今年早些时候,持续了 10 年的司法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奥地利政府归还了六幅古斯塔夫作品中的五幅。阿尔特曼一家决定卖掉这五幅画。这时,罗纳德•劳德又登场了。这位收藏家曾在 1986 年与《阿黛尔》有过短暂的邂逅。那时他是美国驻奥地利的大使,协助安排了把这幅画借给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这时,劳德发现了购买《阿黛尔》的机会。劳德说: “直到《阿黛尔》离开奥地利,我才相信我可能有机会了。”

劳德打电话给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格伦•劳里(Glenn Lowery),问他自己是否应该购买《阿黛尔》,不是为现代艺术博物馆购买,而是为新美术馆购买。劳里飞到洛杉矶,见到《阿黛尔》后,给了劳德肯定的答复。这是非常精明的举措,它清楚地表明: 劳德,现代艺术博物馆最大的捐赠者,希望把这幅画捐赠给新美术馆,这有意无意地为他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劳德给 Irell & Manella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史蒂夫•托马斯(Steve Thomas)打电话。托马斯受布洛赫-鲍尔的继承人的委托,处理克利姆特画作的出售事宜。4 月初,克利姆特的画作在洛杉矶市立美术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短暂展出后,劳德飞到洛杉矶,在早晨 7 点与托马斯共进早餐。劳德开门见山地对律师说: “如果可能,我希望为新美术馆购买《阿黛尔》。”托马斯说,继承者可能会有兴趣出售。劳德开了个价钱。“你的开价”,托马斯在很明显的停顿后说,“和卖家的预期有很大出入”。劳德请托马斯向继承人直接转达自己对《阿黛尔》的兴趣。托马斯答应了,之后劳德就飞回了纽约。

劳德并不是唯一对《阿黛尔》感兴趣的人。伊莱•布罗德(Eli Broad),一位亿万富翁、慈善家、艺术品收藏家、SunAmerica 和 KB Home 公司的创始人,率先提出要为洛杉矶市立美术馆把五幅克利姆特的作品都买下来。他组织洛杉矶市立美术馆的捐赠者为这五幅画开价 1.5 亿美元。当这个开价传遍博物馆界,人们震惊了: 1.5 亿美元是美国博物馆有史以来为艺术品开出的最高价钱。但继承人仍然拒绝了。

“很明显,他们在等待能够得到的最高价格。”布罗德说。他还补充说,洛杉矶市立美术馆还希望交易能有部分赠品,即布洛赫-鲍尔家族承认,洛杉矶市立美术馆在促成克利姆特的作品从奥地利转移到洛杉矶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为这些作品上了保险,以及一些诸如此类的事情。

布罗德的团队并不想进一步提高价钱,因为购买克利姆特的作品并不是洛杉矶市立美术馆唯一的大项目: 2005 年,洛杉矶市立美术馆将要扩建,新馆部分由伦佐•皮阿诺(Renzo Piano)设计,至少需要 1.82 亿美元。建筑工程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劳德在加利福尼亚访问了两周后,给托马斯打电话,开出了新的价格。律师告诉劳德,继承人委托他与劳德进行一次“更正式”的讨论。劳德欣喜异常,建议托马斯飞到纽约来协商。托马斯回答,“反正我在纽约也有其他的事情。”这就好像达成有史以来价格最高的艺术品交易并不是他最重要的公务。

两人在一家奥地利餐厅共进晚餐。托马斯直言不讳地对劳德说,“我告诉罗恩,如果他想控制这幅画,交易条款就得更苛刻。”他提出了卖家的条件。布洛赫-鲍尔家族希望把《阿黛尔》卖给一个博物馆,而不是个人。作品必须永久对外展出,某些展出细节必须经过布洛赫-鲍尔家族的批准。《阿黛尔》永远不能被再次出售。博物馆必须公开承认《阿黛尔》复杂的历史。成交价不能对外公布。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条件。最后,托马斯说,购买《阿黛尔》的博物馆必须有稳定长久的未来。(劳德从未提及此事,但托马斯在两次与我单独谈话的时候提到了这件事。)

这个条件可能很难满足。新美术馆还处于起步阶段,到 11 月份它才刚满 5 岁。毫无疑问,劳德家族在这座博物馆上花了很多钱。从罗纳德到他的母亲埃斯蒂(Est,于 2004 年过世),劳德家族从新美术馆建成的 1999 年到 2005 年底一共向这座博物馆捐赠了 8,500 万美元。罗纳德 劳德在购买杰出的德国和奥地利现代艺术品时也表现得异常大手笔。例如,2001 年 5 月,劳德购买了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在私人手里的最后一幅自画像。拍卖行估计的价格是 700 万到 1,000 万美元,但最终的成交价是 2,260 万美元(含拍卖行收费),远远超出了拍卖行的估计,也创下了德国绘画拍卖价的最高纪录。

虽然如此高调地进行收购,但由于一个简单的原因,艺术界私下仍然对新美术馆的未来持怀疑态度: 新美术馆所有重要的捐赠人都是劳德家族的成员。艺术界认为,罗纳德 劳德可能会对向自己的博物馆提供资金感到厌烦。我曾和几位博物馆的馆长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都问我,罗纳德将来还会不会对新美术馆与现代艺术博物馆一样一视同仁。

“新美术馆会持续获得大量捐赠。”劳德说,“我们会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捐赠金额足够博物馆继续维持 200 年。这就是我们所能做的一切。”
就在艺术界闹哄哄地讨论新美术馆的未来时,交易双方却说,这很快对继承者来说就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了。劳德问托马斯,他是否可以仔细研究一下交易条款,以确定条款的可行性。托马斯说当然可以。几天后,劳德打电话给托马斯,双方达成了交易。劳德在自己的博物馆上下赌注是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阿黛尔》会给博物馆带来怎样的影响。
  
并不是每一幅昂贵的画都会吸引众多观众。据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2004 年花了近 5,000 万美元买进了一幅文艺复兴早期大师杜乔 迪 博尼塞尼亚(Duccio di Buoninsegna)9×6 英寸的绘画作品。这幅画有非常重要的艺术历史价值,远远高出其观赏价值,而且原来收藏这幅画的博物馆经常门可罗雀。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博物馆界的圈内人士都纷纷议论,认为杜乔这幅画的价格高于其本身的价值。(大都会博物馆的馆长菲利普 德 蒙特贝罗也知道这一点,他在《阿黛尔》的交易达成后就打电话给勒尼 普赖斯说,“谢谢你让我的杜乔 迪的价格看起来那么合理。”)这也正是托管人和捐赠人更愿意花钱来盖楼的原因: 那样可以得到迅速的赞颂、公开的报道和市民的赞扬。在明尼阿波利斯市,有 1,100 多条关于沃克艺术中心扩建的报道。
通常,购买一幅画不会产生如此迅速的影响,但随著时间的推移,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最近刚刚退休的旧金山美术馆(Fine Arts Museums of San Francisco)馆长哈里 帕克(Harry Parker)说,“如果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是买一幅画,还是用同样数目的钱盖一栋房子,我可能会说,绘画能永远流传下去,而且永远是一幅画。”
像《阿黛尔》这样的肖像画能给博物馆带来的长期利益,可以从芝加哥艺术学院那里找到例子。它收藏了三幅在美国最富盛名的画作: 乔治 修拉(Georges Seurat)的点彩派作品《在拉 格兰德 加特岛的一个星期天下午》(1926 年购进),格兰特 伍德(Grant Wood)以农夫、妻子和罐子为主题的肖像画《美国式哥特》(1930),爱德华•霍伯(Edward Hopper)的《夜鹰》(1942)。几代芝加哥人都是看著这三幅画长大的,他们认为,拥有、收藏这些画作,是芝加哥市民的骄傲。而且,每幅画都属于公众,从广告商、电视制作人到 T 恤设计师,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它们,而且不需要签合同得到使用许可,所以这三幅画自动地宣传了它们自己、艺术学院和芝加哥。

劳德明白这一点,当他把《阿黛尔》比作新美术馆的《蒙娜丽莎》时,他并不仅仅是指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新美术馆已经准备在艺术品店里出售《阿黛尔》的相关产品,并准备发行一些出版物,在艺术品店或其他地方出售。但是,除此之外,新美术馆能做的也不多,《阿黛尔》也是属于公众的。它是一件特殊资产,因为它对新美术馆的长期影响取决于其他人。

芝加哥艺术学院的三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在 70 多年前买入的,那时美国的大型博物馆还没有什么声誉。换句话说,芝加哥艺术学院那时候还刚刚起步,这和新美术馆现在的情况非常相似。

现在,劳德拥有了《阿黛尔》,接下来他想干什么呢?他可能会接著竞标布洛克-鲍尔家族出售的其他几幅克利姆特的作品,也可能会建一座新博物馆,比如说维也纳新美术馆。

“我想那会很有意思的。”他说,随后又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可我们现在忙得不可开交。”

译者: 廉晓红

发表在 商界二 | 2条评论

丰富你的大脑

作者: Jia Lynn Yang Jerry Useem

对约翰•巴尔(John Barr)来说,各种事情在 1990 年凑到了一起。他离开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开办了一家从事公共事业企业合并的投资银行–巴尔-德夫林公司(Barr Devlin)。他回忆说,在那时,“一个带著加勒比腔调的声音进入了我的脑海”。事情是在他开完一个董事会会议后驱车回家时发生的。他说: “我已经训练好自己,在这类事情发生时不去怀疑。我停下车,把它记下来。”声音听起来像是这样: “Things unseen count coup on you. The ant, wid its nose… For necrosis try Ibn’s toes, Ibn’s ear , then turn away。”巴尔还说: “在随后两周,这个声音不断响起,我汇集了几千句诗。”当中许多是在飞机上和凌晨 3 点得到的。巴尔说,他在这个时刻头脑最清醒。到他的六部长诗(用一位名叫“伊本 奥普西特”的加勒比黑人诗人的口气写成)出版的时候,他已经发表了四卷诗集,并帮助创建了 National Gas Clearinghouse 公司,该公司现名“Dynegy”。

大约在公元前 42 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他的第 17 条箴言中写道: “同时做两件事,等于一件都没做。”巴尔显然打破了这种说法,他写诗的同时还投身银行业。达 芬奇一生至少从事过六种职业。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是高水平的钢琴家,当国务院的副业不忙时,她和马友友一起演奏勃拉姆斯的奏鸣曲。我们称掌握了两种技艺的人为“多能者”,这样的人非常稀有。迈克尔 乔丹虽是篮球巨星,但也打不好小联盟的棒球。那么,既然你不大可能同时成为顶级的摔跤手和销售经理,你是不是应该心无旁骛地把精力投入到一项追求当中去呢?
简单的回答是不。简单的解释是可塑性。

事实证明,我们的大脑并不是铁板一块。它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但我们的行为也影响了自己的大脑。比如说,一个园丁若对工程学有了严肃的兴趣,他的神经元会在从前孤立的区域间形成新的通道。哈佛医学院的神经学教授阿尔瓦罗•帕斯卡尔-列昂(Alvaro Pascual-Leone)说: “只做一件事,很可能是个错误。如果你做多件事,会在每件事上都有所进步。”换句话说,练习一项技能所带来的好处,并不局限于那项技能,而是可以被转用于其他方面。科学家在对人类学习运动技能过程的研究中确认了这一点。在 2004 年《认知神经科学学报》(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密歇根大学的拉杰尔•塞德勒(Rachael Seidler)对我们所学的运动技能只限于特殊环境与任务的传统观点提出了疑问。她发现,在让研究对象学习了 5 种不同的使用操纵杆的技能后,“研究对象展现出多种技能学习范式,他们通过这些范式,可以获取有关技能学习过程的可转用的一般性知识。”

科学在证实交叉训练大脑的好处,而一些人早就感觉到了。你可以去问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Peter Pace),为什么他在读研究生时学习的核动力推进系统对他来说不可或缺。2005 年,他对《财富》杂志说: “我并非每天都在应用这方面的知识,但它教给我思考问题的方法,比如形象化、概念化,这些是我每天都要用到的。我的思维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运用了这些资源。”

然而,要加强神经元通道,我们必须重复练习。帕斯克尔-列昂说: “这就好比在沙滩上行走,每次走过时,你都会改变沙子。但只有不断走过同一处沙子,你才能留下永久的印记。”光是翻翻核推进系统入门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此外,我们的技能越多,可用的神经通道也越多。花旗集团(Citigroup)的全球财富管理副总裁皮特•道金斯(Pete Dawkins)说: “它们就像你意识里的仓库,你可以进入到里面,找到针对完全不同的事务的真知灼见。我认为,这些仓库越大、越多,你看准问题的可能也越高。”道金斯本人的履历难以超越,他先后担任陆军准将、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合伙人、贝恩公司(Bain)的咨询业务主管,还领取过罗兹奖学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学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1958 年,他又获得了海斯曼杯(Heisman Trophy,颁给全美国最佳大学橄榄球运动员的奖杯──译注)。

道金斯与《财富》杂志的谈话海阔天空,涉及超椭圆曲线(一种应用于城市规划的数学图形)、英国语言哲学等多种话题(他 20 多岁时在牛津学习过)。他说: “这是一门精细研究单词和词组含义的学问。那时我觉得它没有什么意义。但现在我觉得人们出现分歧时的争吵十分有趣。他们的表述不够严密。这门学问锻炼了我的思维,让我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人们在说什么?他们想说什么?”

诗人约翰•巴尔也在两个方面体验生活。他强调: “生意场是外部世界,诗人的天空属于内在真实。”慢慢地,巴尔看到他的两项事业中隐藏的共性。他说: “它们都属于从混乱中理出头绪的活动。”通过努力解决性质完全不同的难题,他培养起了自己的一种悟性,这种悟性被运用到了他的正业当中。“长期接触诗歌,使人更能容忍不确定性。我觉得,这使我更好为顾客做咨询,更好地做决策。”

所以,下一次你考虑如何改进工作的时候,不妨拓宽你对成就卓越之道的见解,接受不相关的事物。道金斯在谈到他的多种爱好时说: “我觉得非常幸运。它给我的生命增添了很多色彩。如果我只走一条路,就黯淡许多了。”

殊途同归的事情时有发生,超乎你的想象。2002 年下半年,诗歌基金会(Poetry Foundation)收了 1.8 亿美元的巨额捐赠,它想找一个新董事长规划它的财务。它找到了约翰•巴尔。

译者: 古正

发表在 杂文二 | 留下评论

十大策略教你合理避税

新闻来源: 唐鹏, MBA, CFP

你知道吗, 加拿大人的平均税负是48%. 想想看, 当我们领取辛苦挣来的工资时, 要交纳个人收入税,; 当我们买商品时, 又要交纳销售税;当我们看着高涨的油价好不容易有一点点的回落, 赶紧去加油时, 又在不知不觉中交了燃油税…, 总之, 我们生活在加拿大, 不管是在挣钱还是用钱, 总是在不停地交税.交税. 是的, 我们可能无法避免交税, 但如果能作到以下十个策略, 我们至少可以少交很多税, 为什么不多留点钱给你自己和家人呢? Pay yourself first, Pay the government secondly, and Pay the creditors lastly.

1. RRSP

RRSP是减少你年度税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假设你的边际税率是40%, 而且又有$10,000的存款, 如果RRSP的额度足够的话, 那么你投入这$10,000到RRSP中, 立即就能节省你的税单$4,000. ($10,000*40%). 除了这些, RRSP还有一些其他的税务上的优点, 比如, 只要这钱还保持在RRSP里面, 那么由这些钱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免税的, 也就是说, RRSP能提供免税的增长.

2. 合理安排你的投资组合.

如果你的RRSP额度已经用完, 而且在RRSP外也有很多其他投资, 那么合理, 聪明地安排你的投资, 也可以帮你省税的. 这是因为不同品种的投资产生的收入,在税务上的对待是不一样的.

一般情况, 你的红利和资本盈利是可以得到税务优惠的, 但利息却不是, 利息跟我们挣的工资一样, 是100%要交税的. 如果我们在RRSP中拥有这些投资, 则他们都是免税增长的. 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情况, 假设你的边际税率是40%, 如果你拥有RRSP的同时, 还有其他非RRSP投资, RRSP和非RRSP都增长了$5,000. 第一种情况, 如果你在RRSP内持有股票, 而在RRSP外持有GIC, 在这种情况下, RRSP内的$5,000不用上税, 但GIC却要完全地上税, 税单$2,000. ($5,000*40%). 另外一种情况, 你在RRSP内持有GIC, 而在RRSP外面持有股票. 在这种情况下, 你RRSP内的投资一样是不用上税的, RRSP外面的$5,000则只要上$1,000的税. ($5,000*50%*40%). 看看, 你只是合理地安排了你的投资, 就可以少上$1,000的税款了.

总之, 如果你同时持有RRSP和其他投资, 那么, 尽可能地把产生利息的投资放在RRSP里面.

3. 尽可能地在夫妻之间平均收入

在夫妻之间尽可能地平均收入, 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你的税单.如果夫妻双方一方收入很高, 而另一方很低或者没有收入, 那么有三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平均收入.

Spousal RRSP: 如果你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那么在退休后, 你就可能会产生很高的退休收入而你的配偶却几乎没有收入. 这种情况下, Spousal RRSP将会是你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通过Spousal RRSP, 你可以转移一部分收入到你的配偶手中, 从而以低的税率征税以达到省税的目的. 详情可以联系你的理财顾问, 或者通过本文末的理财信箱咨询.

Who pays, who invests. 如果你是家庭中的高收入者, 那你尽可能地以你的名义付家庭开销帐单, 而投资, 则尽可能地以低收入的一方进行. 这样, 投资收入就可以以低一些的税率征税.

A gift or a loan. 贷款给低收入一方, 这样, 投资所得就会以低的税率征税, 而你只是征收所贷的利息的税.

4. 增加你的配偶收入

如果你是作生意的, 尽可能地雇你的配偶, 付出工资, 这样, 这笔钱就可以在你的配偶手中以低一些的税率征税, 而你也可以得到收入抵减.

5. 退休后的策略

如果你是一个退休者, 请注意应用以下策略:

Splitting CPP/QPP benefits.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也非常容易实施的策略. 如果夫妻双方的一方收入很低, 你就可以考虑平均CPP/QPP.达到省税的目的.
Pension Income Tax Credit. 如果夫妻中某一方因为没有RRSP或者养老金收入而不能申请$1,000的Tax credit, 你可以考虑把这个Credit 转给另外一方.
6. 和你的孩子平均收入

一般来讲, 如果你给一部分收入到你的孩子手中(小于18岁), Attribution Rules 会要求这些所得在你的手中征税, 但这不适合资本盈利. 所以, 如果你手中有一些股票或者能产生资本盈利的资产, 你可以考虑给你的孩子, 这样, 从整个家庭来讲, 会省一笔可观的税务支出.

另外, 如果你是自己运作生意, 可以考虑雇佣你的孩子, 付一笔合理的工资, 从而达到省税的目的.

7. 考虑购买儿童教育基金RESP.

购买RESP的本金并不能抵减你的收入, 但是, 通过RESP, 这些钱的投资所得是完全的免税增长的. 而且, 你还可以得到政府的相应资助, 比如CESG或者CLB. 详情请与你的理财顾问联系或者通过本文末的信箱咨询.

8. 考虑”冻结”你的遗产

这个策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方法. 主要适合有一大笔在不断地增值的资产的人士. 我们知道, 资本增值(少部分特别指明的除外), 在加拿大都会征税, 即使你没有卖出, 等你去世后, 加拿大政府还是会征收这部分增长的资产的税款的. 而所谓的遗产冻结(Estate Freezing), 就是把某一时间点后的资本增值转移到你的孩子或者其他人手上, 从而达到省税的目的.

9. 考虑通过人寿保险来延税

通常来讲, 终生人寿保险,比如Whole Life 或者Universal Life都有投资的功能. 在这些保险里面, 投资所得都是免税的, 除非你取出. 由于保险的投资功能非常复杂, 我建议你联系你的理财顾问或者通过本文末的信箱咨询.

10. 减少你的工资单上的预扣款.

如果你在年初就买了RRSP, 或者你有过慈善捐款, 小孩的托儿费用等等, 你可以要求你的雇主减少你的工资单上的预扣款.

另外, 夫妻分居协议所定的对另一方的赡养费, 一些政治捐款等都可以抵减你的收入.

其实, 能合理省税的方法还有很多, 重要的是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作出一个计划. 我想再重复本文开篇的那句话: Pay yourself first, Pay the Government secondly and Pay the creditors lastly.

发表在 理财 | 2条评论

温哥华的本地服务-写给新移民

这是最近我写给一位朋友的邮件,相信对初到温哥华的朋友都有帮助,所以贴上来了,希望大家能够顺利地安顿下来。
 
这里有一些你可能会用到的本地服务。

-银行:

皇家银行是加拿大最大的银行。提供很好的柜台,电话银行和网上服务。在温哥华,很容易找到有中文服务的皇家银行分行。
这是它的网站。你可以通过网站付各类账单,存款或投资:
http://www.royalbank.com/
用这个页面你可以查到它在温哥华的分行,预约中文服务代表或查看自动提款机(ATM)的分布:
http://www.rbcroyalbank.com/rbcatlas/index.html
RBC中文电话银行。通常一个电话就可以存款、投资或购买股票。服务代表都能说中文的。
1-888-76925(Royal)98 1-800-76925(Royal)11

汇丰银行加拿大分行:http://www.hsbc.ca/

-交通: 

你可以在很多大的连锁店,购买节约车票或月票,方便出行。如
Safeway(
http://www.safeway.ca/) 卖食品和药品;
London Drugs(
http://www.londondrugs.com/Cultures/en-US/default.htm) 百货,药品;
ShoppersDrugMart(
http://www.shoppersdrugmart.ca/) 小百货,化妆品,药品
Superstore(
http://www.superstore.ca/) 百货,药品
T&T 大统华华人超市 主要是各类食品,日用百货

在上面的网址输入你的邮编或地址,就可以找到就近的店面。
进了店面,到客服部(Customer Service)去问。客服部一般在柜员机和入口附近。比如:
I’d like to buy adult fare saver. 我想买成人用的节约车票。
或者
I’d like to buy one zone monthly fare card, for adult. 我想买单区成年人的月票。

若出门不多适合买节约车票。节约车票大约$18元一小本,里面有10张面值$2.25元的车票。每次用一张,限时一个半小时,可以转车。过了一个半小时,就要用另一张票了。若要转车,你要对公车司机说’transfer’或’may you give me a transfer?’你原来的车票就被读卡机吃进去了。同时司机会给你一张有时间限制的转车票。

月票大致是一个区$69元,两个区$95元。月票适合上班族,每天用才划算。月票没有使用时间的限制。但是也是分区的。

票价可参考交通局的网站:
http://www.translink.bc.ca/Transportation_Services/Fares_Passes/fare_pricing.asp

跨区要额外交费,否则会有罚款。比如你上车是在温哥华,你要到Burnaby或Richmond去,就要额外买跨区的票,大致是$0.75元。

大温地区的分区可参考交通局的网站:
http://www.translink.bc.ca/Transportation_Services/Fares_Passes/integrated_fare_system.asp

节约车票和月票是一票通用的,可以乘公车,Seabus(从温哥华去北温),或者Skytrain(架空列车)。

公车是定点到站的,周末公车比较少,半小时或一小时才一班。你可以去图书馆取得免费的公车时刻表,计划好行程,准时到站,避免在寒风中等车。

这里是Skytrain的车站,路线图和行程时间:
http://www.translink.bc.ca/Transportation_Services/SkyTrain/default.asp

对了,有一班车25路是贯穿温哥华东西的,特别方便,起点是UBC,终点是Burnaby的BrentWood Mall。25路车是在第25街(King Edward)上运行的。

99 B-Line是快车,能到Boradway架空列车站,可以转架空列车去Metrotown或市中心。

另外9路车也是到Boradway架空列车站的。但是是电车,开得慢。9路车是在第9街(Broadway)上运行的。

若你出门玩,找不到方向了,你可以四面看看,温哥华只有北面有山。这样你就能辨方向了。

-图书馆和社区服务:

每个区都有图书馆。你可以查看温哥华图书馆的网站了解图书馆的分布,找到最近的图书馆:
http://www.vpl.vancouver.bc.ca/branches/vpl.html

你可以给自己写封信,发到自己的住址。然后拿着这封有你名字和住址的信去图书馆办理免费的借书卡。每人一次大致能借50本书和限制数量的音像资料。

路边红色的邮箱是民用的。标记了Canada Post的字样。也可以去有小邮局的Shopper’s Drug Mart邮寄信件。

这是加拿大邮局的网站:http://www.canadapost.ca/

邮资是国内$0.51,超过30克稍贵。邮资信息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查到。邮票可以在ShoppersDrugMart或Safeway附设的小邮局买到。

社区有健身服务,也可以认识一些朋友。社区的张贴板上通常有房屋出租、售卖书籍或减价月票的信息。

-医疗保险(Medical Service Plan):

MSP是政府提供的服务,这是其网站:
http://www.health.gov.bc.ca/msp/

这个是你必须购买的保险。每个月每人的费用为54元左右。住院手术全免。若没有医疗保险,住院费会及其昂贵。你有工作后,很多公司会帮你支付MSP。有的公司还帮员工的整个家庭,包括配偶和孩子,支付MSP保险费和别的费用,如牙医,扩展的医疗保险等。

你在网上注册,大致要用你的枫叶卡或工卡(SIN卡)。新的规定我不是很清楚,有空看看这个,尽早注册:
http://www.health.gov.bc.ca/msp/infoben/eligible.html#enroll

注册后账单就会寄来。一般是一次支付三个月的费用。各种账单都可以在各银行分理处支付,不需要手续费;也可以在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上支付。

-移民服务:

我才来时,在Immigrant Service Society(ISS)免费学习了三周的英文,另外他们还教你写简历,所有的服务都是为移民而设,免费的。要先报名排队,才能去学习。

这是他们的网站: http://www.issbc.org/

他们的授课地址是在:501-333 Terminal Ave, Vancouver, BC。乘公车或Skytrain可达。乘Skytrain在Science World站下车。

ISS信箱:immserv@issbc.org

ISS只提供三周的课程。但加拿大政府为新移民提供了更长时间的免费语言提高课程,这个课程的名字是LINC:
http://www.cic.gc.ca/english/newcomer/welcome/wel-22e.html

在温哥华的授课地点是:
Western ESL Services
208-2525 Commercial Drive
Vancouver, BC V5N 4C1
(604) 876-5756

上面的地址208是房间号,2525才是门牌号。这边的地址都是这样的,先写房间号,然后是门牌号。

他们通常会笔试你,决定你的英文水平。注意别考得太好,否则就没有资格入学了。你要尽快报名这个课程,因为是免费的,所以有很多人排队。不是报了名马上就能入学的。

另外温哥华社区学校也提供收费不贵的英文学习课程,大致是三个月时间,每周两次,$100-200元之间:
http://www.vcc.bc.ca/ 

-地图服务:

可以使用Google地图服务:http://maps.google.ca/

比如查找上述ESL课程地址,在Google搜索栏里输入下列地址就可以找到:
2525 Commercial Drive, Vancouver, BC

另外也可以用MapQuest的服务:http://www.mapquest.com/

-安家、搬家服务:

《星岛日报》$0.75元一份,上面有很多信息,包括整版的房屋出租广告。

另外温哥华天空网站也有很多房屋出租信息,在下面的‘分类快速检索’栏点击‘出租’即可:

http://www.vansky.com/gg/newsgroup.php 

中文的《买卖报》是免费的,在很多卖杂货的小店面都可以取得。上面有整版的机场接送和搬家广告。小型搬家很便宜,大致在$25元左右。


-手机

http://www.fido.ca
Fido比较便宜。可以买预付卡,用多少付多少。20元的月卡周末和周日晚上是5C每分钟,别的费率可参考:
http://www.fido.ca/portal/en/packages/prepaid_airtime.shtml

每个月用不完余额会到期作废。所以若有余额又快到期了,你就要重新充值,以免上月余额被作废。余额的费率按新的充值选择计算。Fido电话充值卡可以在上述各大连锁店,或者加油站,7-11连锁店买到。

-驾照

这个驾照中心离刚才给你介绍的学习英文LINC课程的是在一栋建筑里,很方便:

Driver Services Centre 2750 Commercial Drive Vancouver, B.C. V5N 5P4 Phone no: 604-661-2255 Exams: 604-661-2255 Hours: 8:30 – 4:30 Mon. to Fri.

你要带上证件,如枫叶卡去索取免费的笔试资料。

另外在Metrotown也有一个驾照中心, 可以索取免费的笔试教材,但不提供笔试:
Driver Services Centre – Expressway
Metrotown Mall (beside the Bay) 232 – 4820 Kingsway Burnaby, B.C. V5H 4P2

Phone no: 604-661-2255 Hours: 10:00 – 6:00 Mon. and Tues. 10:00 – 9:00 Wed. to Fri 9:30 – 6:00 Sat. 1No Testing is done at this location.

通过了笔试后才能进行路考。这是BC省汽车保险公司的网站,专门提供驾照,笔试,路试,保险,索赔方面的服务:
http://www.icbc.com 

其它:
中侨互助会 6046841628
中文/查号台 411
出租车:
Yellow Cab 6046811111
Van Taxi 6048711111

发表在 杂文二 | 一条评论

翻云覆雨操盘手

对冲基金、交易人和大石油公司是如何抬高油价的

作者: Nelson D. Schwartz, Jon Birger

5 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伦敦郊外萨里郡的乡间,一位开著法拉利跑车、名叫阿里夫 卡里姆(Aref Karim)的对冲基金经理正在接受源源而来的交易合同,要求在 7 月份以每桶 75 美元的价格吃进石油,这个价格比当前的卖价高出 3 美元。他所在的 QCM 公司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净赚了 1.25 亿美元,而且他还想继续这样干下去。在离此地往南几百英里的巴黎,法国兴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
(Sociètè Gènèrale Asset Management)的交易大厅里,阿诺•克雷蒂安(Arnaud Chrien)领导的博士和工程师队伍正在功率强大的计算机上通过预设的计算模式买卖商品期货,利用的就是所有商品──从取暖用油、汽油到锌、铜等──瞬息万变的价格差。他们在干活时几乎鸦雀无声。“这里如此安静,是因为我们要思考,”41 岁的克雷蒂安说。他衣著入时,腕上戴著爱马仕牌名表,一副法国人气质,模样就像年轻时的影星库尔特•拉塞尔(Kurt Russell,《新海神号遇险记》主演──译注)。在西半球的洛杉矶附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下属的商品实际收益基金(Pimco Commodity Real Return Fund)的经理们正在调集 120 亿美元,投资于以能源为主的商品指数──他们要像标准普尔 500 指数基金拥有通用电气(GE)和微软(Microsoft)股票那样,为退休储备金买下数百万桶原油。

曾几何时,在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这些巨资有可能用来追逐网络股。如今,这些游资要打入能源领域。不过,这不只是又一轮投资热,因为在技术股泡沫时期谁也不是非买亚马逊或 Pets.com 的股票不可,而我们大家现在买汽油或取暖用油却都是为了开车或在冬天不挨冻。即便我们比阿尔 戈尔(Al Gore,克林顿时期的副总统──译注)还主张保护环境,用煤和太阳能来取暖,我们仍然得承担航空公司、酒店和超市转嫁给我们的更高能源成本。这样看来,由于商品交易量和能源价格双双攀升,人们对卡里姆之流的对冲基金经理和其他金融玩家是否应该为每加仑汽油上涨到 3 美元承担责任而争执不休,口水大战从石油大公司的董事会扩大到国会以及比尔 奥莱利(Bill O’Reilly)在纽约主持的福克斯新闻节目里,也就不足为怪了。

确实,几乎人人都在设法躲避责任。石油大公司指责对冲基金经理,对冲基金经理指责商品指数基金,指数基金又把责任推到中国能源需求猛增、尼日利亚和伊拉克产量下降以及伊朗和委内瑞拉敌对统治集团的身上。至少,福克斯电视台的奥莱利还算是个明白人: 他指责了所有“那些赌徒式人物,他们坐在电脑前,把赌注押在`期货'合同上。”正如他所说: “供需关系?无非是给我的车加上油,这跟自由市场压根儿没有关系。”

假如真是这么简单就好了。事实上,虽然有许多对冲基金经理和交易员利用扶摇直上的油价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卡里姆和他的 6 人小组出色的回报能维持下去,他们今年就能从中分到好几百万美元──但是,他们并没有能力去控制价值 2 万亿美元这个巨大的世界石油市场。[说真的,假如所有的游资都集中到一起,商品对冲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怎么会──根据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交易战略师玛丽•安•巴特尔斯(Mary Ann Bartels)的计算结果──至今每年才增长 5% 呢?] 这并不是说投资热对价格毫无影响。随著养老基金和投资者重新扩大商品期货在其投资组合中的比例,滚滚而来的资产在期货市场上形成了一个强劲的增长势头。不过,从长期因素──如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由于油价降到每桶 10 美元的最低点,大公司连续几年对石油开采投资不足──来看,要想准确地说出该由谁来为猛涨的油价负责,是件十分复杂的事。随后,价格低廉的能源在过去 10 年里刺激了需求的急剧增长──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大马力越野车横冲直撞的美国郊野。

公众对油价问题怒气冲天,实际上表明了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补补课,重新了解自由市场是如何运作的。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市场力量正在以我们闻所未闻的方式加大价格波动的幅度──政治领导人也对此大放厥词,但只会把事情搞得更加糟糕。商品交易热潮有起必有落(就像 1849 年的淘金热,还记得吧?)。但是,在纽约、伦敦和巴黎交易大厅里发生的情况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关系如此密切,这可是头一遭。“我们最近看到黄金交易出现过这种情况。”BP 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John Browne)说。他指的是这种贵金属的价格涨到了 26 年来的新高──每盎司 700 美元──一事。“其结果无非是金首饰的价格上涨了。但是,油价一上涨便成了大事──不得了的大事。它会影响到每一个人。”
  
这场口水大战先是从石油大公司那里开始的。皇家荷兰壳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首席执行官范德伟(Jeroen van der Veer)每次往返于伦敦办公室和海牙总部之间,都要飞越欧洲的能源运输中心鹿特丹港,而且每次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情景。“我看到装得满满的油轮。”他说。“这些油轮并没有挤在港口里等待卸货。荷兰的加油站前没有排起长队,航空公司也没有等著要燃料。”换句话说,眼下的油价飙升和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完全是两码事,当时确实是在闹油荒,司机们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加上油。

“所以说,既然库存量正常,油价为何还会这么高呢?”范德伟问道。他的结论是,肯定至少能从金融市场上找到其中一部分原因。“我知道,形形色色的养老基金过去买的是债券和股票,现在它们打进了商品期货市场,”他说。“这是个新动向,而且必然会产生后果。”根据德勤公司(Deloitte & Touche)的一位独立能源顾问乔•斯坦尼斯劳(Joe Stanislaw)的计算,实际供需关系所反映的油价为每桶 50 美元,而伊朗、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可能再使其上涨 10 美元。他认为,如果超出这个价格,那就是人们纷纷把石油作为投资对象的缘故了。“基本影响因素肯定存在。”斯坦尼斯劳说。“但是金融投机者们在推波助澜,使油价虚高,并且节节上升。”

这种观点一下子就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石油公司正在攫取的巨额利润转移到了别处。去年,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赚了 360 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公司的年收益──并且在今年第一季度又赚了 84 亿美元。(BP 和壳牌两家公司上一季度总共赚了 125 亿美元。)由于连白宫的石油专家都开始担心“操纵油价”,加上埃克森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李•雷蒙德(Lee Raymond)退休后,除了拥有价值 2.5 亿美元的附限制股和购股权证之外,还一下子拿走了 1 亿美元现金,可以说石油业在公关方面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就像在公牛面前挥舞红旗一样,而且这事干得最不是时候。”一位业内人士说。去年拿了相对较少的 4,300 万美元报酬的范德伟指出: “美国的报酬方式必须根据美国市场的情况来判断。欧洲的报酬方式则比较保守。”
当然,不能由于石油公司从上涨的油价中大发利市,就认为它们是罪魁祸首。事实上,它们也无法做到立刻打压国际油价。我们也几乎无法指望它们在有买主(比如中国)的情况下减少供应量。即使它们这样做了,其影响也可能是短暂的。正如范德伟指出的那样,他的公司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 3%。五大超级公司──埃克森、BP、壳牌、雪佛龙(Chevron)和道达尔(Total)──的总产量在全球 8,400 万桶日消费量中也只占 13%。另一方面,俄罗斯、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以国营为主体的石油业的产量占了 30%。“这不是在推卸责任,”范德伟说。“我们在全球石油市场上只是一些小玩家而已”。

同样属实的是,大石油公司几年前做出的决策至今还在影响著全球石油市场。当今许多供应问题实际上根子在于令我们难以忘怀的 20 世纪 90 年代的低油价。在海湾战争结束到 2001 年 9 11 恐怖袭击之间,石油价格平均为每桶 20.75 美元。摩立特集团(Monitor Group)顾问彼得•施瓦茨(Peter Schwartz)说,这不仅刺激了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需求量,还导致超级大公司纷纷削减开采新油田的费用。施瓦茨说: “我们正在为 10 年前的低价汽油付出代价。”

时至今日,石油公司的高管人员仍然不愿倾其所有搞开发,因为他们担心油价今后会下降,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收益。不过,这种想法只会加大供应短缺的可能性。金融投机者对这种顾虑也看得一清二楚──并且欣喜异常地加以利用。
  
在对冲基金经理和交易员这伙哥们(女士干这一行的仍然很罕见)方面,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对石油市场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些人跟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大厅里大喊大叫的场内交易人不同,他们多半属于脑力劳动者──其中许多人是数学和物理学博士──对数字了如指掌。“我们不是那种钻牛角尖的赌徒,”主管安格里安商品对冲基金(Anglian Commodities)的朱利安•巴罗克利夫(Julian Barrowcliffe)说。“我们并没有买下无数桶石油,然后坐在那里盼著油价上涨。”

巴罗克利夫出生在英国,现住纽约,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在伦敦进入壳牌公司工作,后来分别在银行家信托公司(Bankers Trust)和美林公司任职,90 年代后期开始负责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石油交易业务。他从 2003 年起开始单干,如今管理著 5 亿多美元的资金。他是位热心的帆船运动员,现年 43 岁,已经成为地道的一流商品期货交易高手。“你必须足够年轻,才有精力干这一行,但又必须有一定的年纪,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巴罗克利夫说。他管理的基金并不在石油交易上下很大的赌注──相反,他们对交易员所谓的能源综合体中的不同产品进行大范围、小数量的下单。这也许意味著吃进有利可图的轻油、抛掉无利可图的重油,也就是抛出取暖用油,并且在夏天出游时节到来之前买进汽油。关键不在于其中某个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降多少──而在于正确预测到升降之间的价差。

下单的金额本身也许不大,但干得成功的交易员的回报却不小。英国石油公司的顶级交易员去年的报酬是 1,600 万美元,比首席执行官布朗还高 500 万。巴罗克利夫住的是曼哈顿苏荷富人区的一套 2,700 平米顶层公寓。就连比他更年轻的交易员也在分享著这波牛市的成果,因为巴克莱(Barclays)和瑞银(UBS)等银行也设立了自己的交易部门,并且从资历更老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那里挖走人才。“我们每月介绍的工作是两年前的5倍,”人力资本公司(Human Capital)总经理贾斯廷•皮尔逊(Justin Pearson)说。这是伦敦的一家专门在能源期货领域里开展业务的猎头公司。“一位优秀的中等水平交易员现在能赚到 100 万~300 万美元。从前,只有顶级交易员才能拿到这个数。”

不难看出,石油投机商为何成为人们责备的对象。“多少年来一向如此,”石油问题专家、休斯顿大学金融学教授克雷格•皮龙(Craig Pirrong)说。1997 年金融危机横扫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时,政府官员们怪罪于货币投机分子,而不是检讨自己错误的货币政策。早在 1958 年,洋葱种植者认定是投机商在压低价格,竟然说服国会禁止洋葱期货交易──这项禁令至今仍然有效。

从统计学上看,期货交易量增加和石油价格上涨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虽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证明)。而且几乎可以肯定,至少期货交易人在一个领域里形成的多方势头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在石油市场上,如果期货价格高于当时的现货价格──这种情况被商品大亨们称为“期货溢价”──那么这种迹象表明现货价将会上扬。这正是当前的市场状况: 7 月交货的石油合同价格比当前价高出几美元。显然,有些交易人正在密切关注价值 850 亿美元左右的跟风基准标杆──如高盛公司的商品期货指数和道 琼斯-美国国际集团(Dow Jones-AIG)的商品期货指数。

这只指数资金就像一头 800 磅重的大猩猩,一旦动起来,整个森林都会颤抖。比如,今年 3 月初,道 琼斯-美国国际集团期货指数的经理们从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某类汽油合同转向另一类商品后,汽油批发价每加仑下跌了将近 9 美分。“指数资金令对冲基金所做的一切都相形见绌,”巴罗克利夫断言。“有人认为是一大批捣乱的对冲基金造成了这个局面,这种说法太简单化了。”
  
约翰•布林约尔松(John Brynjolfsson)未必会成为替罪羊。他现年 42 岁,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目前经营著商品实际收益基金。该基金是期货交易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从 2002 年成立时的一文不名发展到如今的 120 亿美元。对于责怪像他这样财源滚滚的基金应当为居高不下的油价负责的说法,布林约尔松并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认为能源投资者应该承担部分责任,但不应一棍子打死。他说: “本人毫不怀疑的是,把资本投入商品期货市场,有助于这些市场发挥更好的作用。”

布林约尔松争辩说,抑制油价需要的是实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开发新能源。他指出,溢价的期货市场可以使石油公司维持高价,以减少成本高昂的开采工程的不确定性。他说: “业内人员可以投资增加产量,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将其作为期货出手。”期货溢价的市场还能鼓励人们增加石油储备,条件是现在储备的石油以后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布林约尔松坚持认为,尽管增加石油储备可能会稍稍抬高油价,但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值得一试的。“汽油价格对卡特里娜飓风的反应如此剧烈,原因之一就是储量太低,”他说。如果有更多的储备做后盾,市场就能更好地应对灾难。

大多数经济学家同意活跃的交易能抑制价格波动的观点。科罗拉多州的一位能源顾问菲利普•弗莱杰(Philip Verleger)认为,若是没有石油期货市场,油价可能最高达到每桶 90 美元,而不是 75 美元。他说: “因为价格产生新高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也是期货市场的政府主管部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的意见。该委员会的老资格经济学家迈克尔•黑格(Michael Haigh)在去年的一份报告里总结说,油价变化是由商业交易人──石油公司、公用事业部门、航空公司,等等──而不是基金经理们引起的。他说: “投机者并没有导致价格上涨。”

有相当多的反对意见,似乎产生自对期货市场运作规律及其与股票市场之区别的一个根本性误会。商品期货可以使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通过签订合同,按照双方同意的价格买卖未来某一天的某种商品,以预防价格风险。假如价格有可能偏离公认的基准──比方说,假如大多数市场参与者认为,鉴于汽油期货的价格平稳(这正是巴罗克利夫等对冲基金经理看好的走势),7 月份的石油价格不可能达到每桶 75 美元──人们会纷纷抛售 7 月的石油期货,从而打压油价。

另外,与股票──这种开放式金融工具的意思是,投资人从来就没必要把他们投资的公司拿一份回家──不同的是,在期货市场上,合同一旦到期,石油交易人必须交付或者接受某种实际产品。当然,通常对冲基金或指数基金在交货前就得将期货抛掉。伦敦的巴克莱资本公司(Barclays Capital)期货研究所主任凯文•诺里什(Kevin Norrish)说: “不过,期货价格与实际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密不可分。”期货与股票之间的另一个重大区别──也是期货不容易发生投机性泡沫的原因之一──是,每份期货合同都必须要有卖方和买方,其中卖方预计价格会下降,买方则认为价格会上涨。因此,对所有用赚来的石油交易利润添置法拉利跑车的老谋深算的对冲基金经理来说,受害者大有人在。[卡特里娜飓风的直接后果是,大本营投资集团(Citadel Investment Group)和里奇资本管理公司(Ritchie Capital)的能源交易员据说赔了数亿美元,因为他们在天然气期货上做空头。]

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型指数基金通常只买进一两个月内就到期的期货。假如光靠它们就能抬高油价,你会看到随时会出现新合同,使价格下降。然而,即便这些合同──主要是石油公司和公用事业部门等商业交易人签订的──也属于同样的性质。(2010 年 12 月的石油期货价是每桶 71 美元,只比 2006 年 7 月的价格低 4 美元。)诺里什说: “依我看,这是表明不存在泡沫现象的最有力论点之一。”
  
那么,油价为什么这样高?金融活动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无须把那些市场参与者的动机看得那么坏,因为他们各自的操作都十分理性。似乎谁也不愿接受以下这个解释油价上涨原因的更为宏观的答案: 供需关系。能源的需求弹性非常低──物价上涨时,消费者不会立刻改变其消费习惯──而新的供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埃克森公司投资了几十亿美元的萨克哈林一号工程用了 10 年时间才开始投产),所以,需求弹性稍微发生一点变化,就会对价格产生过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交易活跃的市场里。这正是现在石油市场上发生的情况。巴克莱银行预测说,2006 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量将增加 1.4%,而产量只增加 1%。这个差额只有靠减少储备来填补,进而使石油市场更加活跃。(当然,预测未来能源需求,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信问问所有在去年秋天大喊天然气价格看涨的明白人──也包括《财富》杂志──吧: 自去年 12 月以来,天然气的价格已经下跌了六成。)

但也有好消息: 市场自身就具有解决高油价问题的机制。由于短期需求弹性可能不大,只要每加仑 3 美元的汽油价格水平持续得越久,我们也就越接近消费行为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合伙用车,还有什么?──从政治角度抵制使用煤炭与核电的势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弱。此外,油价居高不下的时间越长,投入新增能源(如乙醇、太阳能或开发新油田)的资金也就越多。这不是说前进途中就没有任何坎坷了。不过,只要你信赖资本主义,你肯定相信市场会让我们朝著正确的方向推进。因此,只要你愿意,尽管可以为了汽油价格上涨去责怪投资者。但是,从现在算起 10 年后,当你用上你的第一辆电动汽车时,别忘了给他们写封感谢信哟!

译者: 夏蓓洁

发表在 商界二 | 留下评论

专利机器

芝加哥的一家新创企业计划成为知识产权时代的全能选手

Paul Sloan

国几乎所有与专利打交道的人都同意一个观点: 美国的专利体系一团糟。美国专利与商标局(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积压了 60 万件申请,面临加快审批程序的巨大压力。各公司惊呼,有些专利含义模糊,根本就不应该发布,这些专利令所谓的专利钓饵(Patent Trolls,只为打官司而购买专利的公司)得以大搞抢劫!一些立法者呼吁改革。

但对于芝加哥创业者詹姆斯•马拉科斯基(James Malackowski)来说,专利的混乱状况是他一生一遇的机会。

马拉科斯基的新创公司 Ocean Tomo 已经成立三年,业务不断发展。2006 年营业收入有望达到 2,100 万美元,利润 700 万美元,销售额在一年内上升了 75%。公司有求必应,提供各种专利事务的帮助。AT&T、柯达(Kodak)等大公司聘请它评估专利和专利的经纪人协议。它甚至还去帮助毫无名气的梦想家,像印第安纳州的一位老奶奶。她持有一项扫雪机的专利。这种扫雪机可以将雪融化,而不必堆在马路边上。
这家公司正成为新型金融产品的温床。它正和美国三大主要股票交易所商谈,发布一项以 300 家公司股票为成分股的指数──Ocean Tomo 300。指数成分公司的选择主要依据它们的知识产权的价值。10 月份,它要举行第二次专利拍卖会,拍卖师来自《古董路演》杂志(Antiques Roadshow)。拍卖会上将提交 1,000 多项专利,规模比 4 月份举办的第一次拍卖会要大得多。

马拉科斯基正一步步将混乱的专利世界(根据最新的研究,专利产业的经济规模达 5 万亿美元)变成一个像石油市场和股票市场那样的活跃而开放的市场。这当然是个宏大的目标,一些公司曾在小范围内尝试过。但如果 Ocean Tomo 成功了,它的努力将影响到发明家、企业家,并最终影响到我们所使用的产品。IBM 知识产权组的战略副总裁凯文•里弗特(Kevin Rivette)说: “Ocean Tomo 的一些建议属于知识产权革命的最前沿领域。”里弗特是《阁楼里的伦伯朗: 揭开专利的隐性价值》(Rembrandts in the Attic: Unlocking the Hidden Value of Patents)一书的作者之一。

马拉科斯基对革命没有想得太多,他当初想得更多的是商机。那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他当时是一名咨询会计师,帮助三大汽车公司当中的一家解决有关知识产权的税务策略。他问知识产权部门有关公司专利的问题: 都是些什么专利?在什么地方?主管指著整整堆满了一边墙的文件柜子说: “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

看到这样的情形,马拉科斯基确信,有一个巨大的细分市场还没人涉足。他创办了一家企业,向公司提供专利诉讼方面的帮助,但他后来看到了更大的机遇。当时,知识产权正发生剧变。上世纪 90 年代的技术兴起导致专利申报数量急剧增加,公司和企业家渴望将一项技术的每个片段都申请为专利,结果使专利不再由大公司完全控制。与此同时,网络崛起,公司可以将工作交给世界任何地方去做,加速了美国经济由制造向知识经济转变,造就了当前这个时代。按里弗特常说的,在这个时代,创意就是产品。价值不再包含于制作某样东西的能力,而是包含于创新本身,这就使得专利愈发重要了。

像 IBM 这样的公司,一年的专利授权收入就达 10 亿美元。以此等企业为榜样,其他公司也开始积极把它们的专利变为能产生营业收入的资产。过去几年,投机者越来越多。专利已经不再完全用于保护创意。

为了从这场变动中获利,现年 42 岁的马拉科斯基创办了 Ocean Tomo 公司。“Ocean”是个缩略词,Tomo 是日语“朋友”的意思。他从芝加哥的一家银行得到了 100 万美元贷款,并很快从原来的公司那里拉到了客户。公司一开始从事基础的诉讼和评估工作,不到三个月即实现赢利。在此基础上,马拉科斯基开始经营。他请迪恩•贝克尔(Dean Becker)担任战略师。贝克尔是个大胆的商人,没有知识产权的经验,但善于出怪点子。他也是来自芝加哥的企业家,1994 年,他以 4,000 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他的寻呼公司 Becker Beeper,从此发家。马拉科斯基还收购了一家叫做专利评级(Patent Ratings)的公司。Ocean Tomo 公司称,专利评级公司制定出了评估专利的唯一客观方法。

这套办法以 50 条标准评估一项专利,已经被运用于 1983 年以来发表的 350 万项专利。它看重的是专利要求的数量(专利要求大致是指能使一项专利有别于其他专利的内容)、引用其他专利的次数和技术本身。专利评级公司提出了 Ocean Tomo 所称的专利 IPQ(知识产权系数),并发布了相关专利。在某种程度上,IPQ 相当人类的 IQ(智商)。

马拉科斯基将专利评级公司称为整合 Ocean Tomo 的粘合剂。例如,它现在正帮助母公司的公司金融团队确定它为柯达代售的专利的潜在买家。Ocean Tomo 要靠它来评估很多外部人向 AT&T 公司推销的专利。AT&T 知识风险投资公司(AT&T Knowledge Ventures)业务开发部门的执行主管说: “我们的业务模式里不包括评估我们收到的所有申请。”

Ocean Tomo 的专利宣传还招来了一些大投资商。去年夏天,马拉科斯基创立了一家拥有 2 亿美元的私人基金,向拥有好专利的公司投资,以他们的专利作抵押。如果公司到时不还款,Ocean Tomo 可以卖掉专利。马拉科斯基和贝克尔造访的第一家财团是佩罗投资公司(Perot Investments),它的创办者是亿万富翁、曾经参加过总统竞选的罗斯•佩罗(Ross Perot)。三人会面后过了一周,这家投资公司向基金投了钱。

如果一切如计划进行,很快人人都能投资于专利。Ocean Tomo 称,除了 Ocean Tomo 300 指数,它在今年夏天还要发起一家对冲基金。公司认为,公共公司最有价值之处,不在于它的硬资产,而是知识产权。这是精明的投资者一直以来的观点。从 Ocean Tomo 指数与罗素 3,000 指数(Russell 3,000,以美国市值最大的头 3,000 家公司为成分股计算出的指数──译注)的表现对比,也证明了这一点(见附图)。与此同时,Ocean Tomo 还打算引起人们对在这一指数基础上创办共同基金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兴趣。马拉科斯基说: “我的希望是让它像标准普尔 500(S&P 500)或道琼斯(Dow Jones)那样成为无处不在的指数。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它的价值必须比现在大得多。”他的野心真不小!

不过,马拉科斯基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专利的交易和投资。贝克尔喜欢收藏老爷车。最初,他看到了一次汽车拍卖会的物品清单,觉得专利也能这样卖。他给美国 500 强公司都去了电话,劝说他们的知识产权经理参与。第一次拍卖会是在旧金山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的,观众比参与者要多得多。8,400 万美元的交易额有一多半是在拍卖会结束后私下里完成的。但对接下来的一次拍卖会,人们的兴趣就大多了。这次会议将于 10 月份在纽约举行,拍卖品包括商标、版权,甚至还有域名。有样东西肯定会引起注意: 摇滚明星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录制于 1966 年而未发表的歌曲《电台间歇》(Station Break)的录音带以及它的发行权。

马拉科斯基表示,拍卖会只是成立交易所的跳板。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将在交易所里买卖。 Ocean Tomo 已经建立了一家非盈利的机构: 应用创新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Innovation)。该机构正和伊利诺州合作,研究创建一家类似于芝加哥贸易委员会(Chicago Board of Trade)的知识产权交易所。马拉科斯基说: “我们已经找到了买卖可以代表一家全球组织的一片纸或一种股票的方式,我们已经能够销售天气期货这样的产品,我们肯定也能找到专利交易的一揽子办法。”

也许如此,但道路并不平坦。私人专利交易可能要花上一年半的时间,审慎调查费时又费钱。如何评估知识产权,存在很多争论。如今,这个任务通常都交给法院。
但即便这一宏大计划永远不会开展,马拉科斯基还可以为小发明者提供很多帮助。比如卡莱塔•亚当斯(Carletta Adams),这位女士发明了新型扫雪机。亚当斯的母亲在铲雪的时候因心脏病发作逝世,30 年后,她在一次睡梦中有了这个发明。她花了六年时间申请专利。在所有文件齐全之后,她乘坐公交车到华盛顿亲自申请。

亚当斯的专利于 2001 年获批。她向制造商出售她的点子,其中一家制造商和她说了迪恩•贝克尔的名字。现在 Ocean Tomo 正打算把她的点子列入 10 月份拍卖会的专利目录,或是在公司筹备中的专利交易在线论坛 Dean’s List 上发布。亚当斯说: “我期待我窗前积满了雪、我的发明走上大街的那一天。”

译者: 岱逸

发表在 商界二 | 留下评论

美国各级毕业生2006薪水调查

文学城 职场生涯


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每年按4个季度分别发布新毕业的大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薪水调查报告,这报告共涉及80个学士专业,40个硕士专业,23个博士专业。冬、春、夏三季发布的数据是各季度的数据,秋季版发布的是去年8月31日到今年9月1日为止的整个学年数据。以下列出的是该协会最新公布的美国博士和硕士毕业生2006年秋季薪水调查报告。

美国博士毕业生2006年薪水最高的几种专业:

1、商业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Management):$81,438
2、电气/电子与通信工程(Electrical/Electronics &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81,297
3、冶金工程(含陶瓷科学与工程)(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80,667
4、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s):$76,630
5、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75,659
6、计算机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74,750
7、工业/制造工程(Industrial/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73,292
8、物理(Physics):$72,357
如果这些工程师没有升迁到高层管理,做到退休一般年薪不会超过$150,000

美国博士毕业生2006年薪水最低的几种专业:

1、心理学(Psychology):$49,374
2、人文科学(Humanities):$48,938
3、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48,487
4、生物/生命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Life Sciences):$43,916
5、英语语言与文学(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Letters ):$41,405

美国硕士毕业生2006年薪水最高的10种专业:

1、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s):$71,165
2、石油工程(Petroleum Engineering):$68,833
3、电气/电子与通信工程(Electrical/Electronics &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66,687
4、计算机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66,545
5、地质及相关科学(Geological & Related Sciences):$64,111
6、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s):$63,500
7、航天/航空/宇航工程(Aerospace/Aeronautical/Astronautical Engineering):$62,811
8、工业/制造工程(Industrial/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61,273
9、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61,234
10、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59,008

如果这些工程师没有升迁到高层管理,做到退休一般年薪不会超过$120,000

2004年美国律师的年薪平均为:$94,930
最低年薪:$64,620,最高年薪: $143,620

在公司和企业管理层谋职(Management of companies and enterprises):$126,250
在联邦政府谋职(Federal Government):$108,090
在法律机构谋职(Legal services):$99,580
在地方政府谋职(Local government):$73,410
在州政府谋职(State government):$70,280

2004年美国各科医生的年薪:

麻醉科(Anesthesiology):$306,964
外科、普通外科(Surgery, general):$255,438
妇产科(Obstetrics/Gynecology:$233,061
内科(Internal medicine):$155,530
小儿/青少年科(Pediatrics/Adolescent medicine):$152,690
精神科(Psychiatry):$163,144
家庭全科(Family Practice):$150,267

联邦人口普查局2006年11月还发表了一项调查数据“2004年美国学历与平均年薪”:

高中以下学历平均年薪:$19,169
高中毕业平均年薪:  $28,645
大学毕业平均年薪:  $51,554
硕士以上学位平均年薪:$78,093

从以上各项的调查报告看来,华人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似乎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并且,华人父母努力说服自己的子女当律师和医生也是有根有据的。当然,学历越高收入越多的说法更是真理。

发表在 杂文二 | 留下评论